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5月22日,广西航空医学救援专项技术与人才培训班在南宁正式开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北医药学院二级研究员刘家敏教授受邀作专题授课,系统分享湖北十堰市历时8年构建的航空医学救援体系经验,为全国低空经济背景下的医疗救援发展提供实践样本。来自广西各级医疗机构的200余名急救骨干参与培训,两地专家就空地急救一体化、城乡急救同质化、非急救转运专业化等达成共识。
作为全国首批航空医疗救护试点城市,十堰市自2016年起启动航空急救体系建设。刘家敏在讲座中介绍,该市通过“一网、一坪、一专、一联、一制”五大核心工程,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立体急救网络。目前全市已布局46处标准化直升机起降坪,组建127人持证航空医疗救援队伍,累计完成167例直升机紧急医疗转运,成功救治危重患者213人次,转运距离最远达520公里。
“十堰模式的关键在于系统化推进。”针对当前航空医学救援“急救直升机短缺”“群众使用成本高”“空域审批复杂”等核心问题,刘家敏提出建立“大应急、大联合、大投入、大保障、大急救”五大机制的建议。他强调,将“航空医疗转运”纳入医疗服务价格目录,明确直升机、无人机单次医保收费标准,通过政策保障实现低空医疗急救的可持续发展。
2022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航空医学救援概论》本科课程,标志着我国航空急救人才培养进入专业化阶段。作为学科带头人,刘家敏教授团队已形成“实战-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编纂首部航空医学救援教材,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1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13项研究成果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
培训期间,刘家敏实地考察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及乡镇急救站点。数据显示,南宁通过“6个一”标准(统一标识、车辆、着装等),打造了67个标准化急救示范点和2个乡镇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建成全市147个城乡急救站点,构筑了邕城大急救圈,实现了院前急救均等化。
“十堰的体系化建设和南宁的城乡覆盖实践具有互补性配资门户网官方网。”两地急救专家就“空地救援一体化”“院前急救城乡同质化”“急救与非急救专业化”等议题达成共识。
金富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